近日,隨著項目總指揮“開泵”的一聲令下,歷時8個月建設完成的嘉興市污水處理一期工程泵站及管線大修工程,在參建各方的共同見證下,順利完成了項目整體的聯動調試。
本項目整體改造一期工程污水輸送管線DN1100-1600約36.8km及2#-6#共計5座主線泵站,項目主要服務于輸送秀洲區、南湖區及嘉善縣的工業污水處理廠尾水至聯合污水處理廠高位井,再經原深水排放管排至杭州灣,完成污水全過程周期治理。
一、黨建引領,打造“紅色工地”。
集團立足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積極開展“紅色工地”示范創建工作,力量下沉于工地,黨建深入至現場,把“紅色基因”充分注入工程建設中,為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做好有力保障,全力激發工地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污水外排大修工程建設提供強大支撐,平湖段、海鹽段雙雙獲評嘉興市“紅色工地”稱號。
二、技術攻堅,鍛造“工藝長板”。
跨區域污水管道全段清洗修復為國內少見,在施工工藝方面尚無成熟可靠的參考案例。集團臨難不卻,主動求新,會同參建各方多次踏勘管道現狀,反復討論修復方案,合理選定工作井位,在嘉興市內首次成功實施36.8km的長距離非開挖連續修復技術和紫外光固化修復技術,在不懈探索和擔當實踐中圓滿完成管道清洗修復重任。
三、管理提效,建設“文明工地”。
集團嚴格實行“日報告、周匯總、月督辦、季度報、半年曬”的工程項目管理制度,堅持落實問題前置思路做細做全方案設計,統籌協調各項前期政策處理,以節假日不停工搶回因高溫、雨水等不利因素耽誤的工期,協同第三方安全管理團隊督促安全文明施工,通過嚴格規范的管理程序,大大提升了項目實施效能。
四、項目延伸,推進“資產保值”。
因本項目輸送介質由原來的污水調整為工業污水廠尾水,輸送水量和水質出現了較大變化,5座泵站原有設備已無法滿足改建后的工藝條件。為使國有資產原投資實現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集團首次依托嘉興市產權交易統一平臺將該批廢舊設備物資成功進行了網上掛牌競價交易,為廢舊物資處置打開了新思路。
關注“嘉興水務集團”